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b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小光选用装置A来制取却发现A装置有一个缺陷,这个缺陷是导管口没放一团棉花,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D(填字母代号).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①(填①或②)口进气,小明认为用F装置收集氧气除了不干燥还可能不纯,可能原因是F中未充满水.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G装置代替B装置,G装置的最大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根据G装置中隔板的作用分析装置的优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 解:(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b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①口进气;用F装置收集氧气除了不干燥不纯,可能原因是F中未充满水

故填: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导管口没放一团棉花;D;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①;F中未充满水.
(3)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多了一个隔板,因此优点为: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OH)2+CO2═CaCO3↓+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④集气瓶.
(2)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代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一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C(填装置代号),选用这种收集方法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可以表示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代号).
(4)某同学在收集完一瓶气体后,想证明该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5)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字母).
(6)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酚酞试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作比较.
(2)改进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B、C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且C试管中的要快些;
(3)由此又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欲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中和至中性而不引入新的杂质,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C.熟石灰D.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石灰水
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D.用饱和Cu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来研究CO2 与NaOH 固体的反应.A 中盛有稀盐酸、B 中Na2CO3 固体,C 中NaOH 固体.

(1)步骤1:打开K1,关闭K2,将A 中溶液滴入B 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你认为气球没有明显变瘪的原因是一开始气球内充入的是原装置内的空气,所以不会被氢氧化钠吸收.
(2)步骤2:发现问题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打开K2,关闭K1,将A 中液体滴入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上述操作的目的是确证装置内原空气已经排出.
(3)步骤3:重新实验后,发现气球明显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固体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为证明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实验,请你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分析:
①甲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变红,他通过此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没反应完.你觉得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不正确,因为如果生成碳酸钠的溶液也是碱性的.
②乙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少量盐酸,结果没发现有气体逸出,因而他判断没有碳酸钠生 成.你认为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盐酸量太少,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
③丙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氯化钙溶液,结果溶液变浑浊,他通过此现象判断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你觉得他的方法合理吗?请说明原因不合理,也许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微溶的氢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水B.矿泉水C.石灰水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气和氮气B.用过滤的方法鉴别蒸馏水和蔗糖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物质的化学式CuO.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C物质的固态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人工降雨;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CuCl2+Fe=FeCl2+Cu;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过量的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了氢气.
(4)写出物质G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frac{\underline{\;高温\;}}{\;}$Cu+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