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Cu2+、Cl﹣、SO42﹣ B. Mg2+、Na+、Cl﹣、CO32﹣
C. Na+、Ba2+、Cl﹣、NO3﹣ D. H+、NH4+、NO3﹣、Cl﹣
C 【解析】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D、H+、OH-能结合生成水,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 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解析】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应现象而是生成物,故A错误;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且发出黄色火焰能通过感官器官感觉到,故B正确;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水雾产生,故C错误; D、因为在没验证前我们不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应说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 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解析】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应现象而是生成物,故A错误;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且发出黄色火焰能通过感官器官感觉到,故B正确;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水雾产生,故C错误; D、因为在没验证前我们不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应说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考古工作者通常用测定某些文物中碳-14的含量来推测文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6
B. 电子数为8
C. 中子数为6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
A 【解析】 A、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故A正确;B、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为6,说法错误;故B不正确;C、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为14-6═8,说法错误;故C不正确;D、因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说法正确;故D不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硫酸铜溶液“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甲位置的“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乙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4)连线①②③④代表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Fe除铁锈Ca(OH)2+CO2═CaCO3↓+H2O①②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选择特殊位置,例如已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丁应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硫酸与铁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由此推出各种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的相互间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由题意可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丁应是二氧化碳,...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B. 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C.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D.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A 【解析】 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说法错误;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故B说法正确;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故C说法正确;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故D说法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通过一年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铜用作导线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 木炭用作吸附剂
C 【解析】 A、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在“可爱的化学能源”实验中,对影响自制电池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自制电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查阅资料)电极材料、电极间距离、水果种类对自制水果电池的效果可能有影响。
(进行实验)
(1)选择水果和金属材料:水果选用西红柿、柠檬,金属材料选用铜片、锌片或铁片。
(2)将金属材料插入水果中,并测量距离,用导线连接金属材料和电流计,测量产生的电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部分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序号 | 电极 | 电极距离 | 水果种类 | 电流计示数(uA) |
① | Cu-Zn | 2.0cm | 西红柿 | 72.5 |
② | Cu-Fe | 2.0cm | 西红柿 | 69 |
③ | Cu-Cu | 2.0cm | 西红柿 | 0.0 |
④ | Cu-Zn | 2.0cm | 柠檬 | 37.3 |
⑤ | Cu-Zn | 1.0cm | 柠檬 | 95.7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 。
(2)欲得出“水果种类对电池效果有影响” 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填序号)。
(3)对比实验④和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对比实验①②③,可知构成水果电池的电极必须具备条件为________。
(5)水果电池是利用水果中的化学物质和金属片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一种装置。将实验①中的西红柿换成稀硫酸,进行实验,电流计示数不为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此可知,化学反应中除有新物质生成,还伴随有______变化。
探究电极材料对电池效果的影响 ①④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极间距离越小,电流越大,电池效果越好两极金属材料活动性不同Zn + H2SO4 === ZnSO4 + H2↑能量 【解析】 (1)实验①②③中,电极距离和水果种类相同,只有电极材料不同,而电流计的示数不同,由此可知这三个实验进行对比探究了电极材料对电池效果的影响;(2)欲得出“水果种类对电池效果有影响”的结论,就需要选择其他条件相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6 B. 30 C. 56 D. 4
A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