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水杨酸甲酯(化学式C8H8O3)常用作牙膏、化妆品的香料,也用于制止痛药。

请计算:

(1)水杨酸甲酯中碳、氧原子个数比_____。

(2)水杨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8:3 152 【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1)由化学式可知,水杨酸甲酯中碳、氧原子个数比8:3; (2)水杨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8+16×3=15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某化学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维生素C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易与氧气、高锰酸钾等物质反应。

Ⅰ.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操作

现象

白色固体消失,形成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

紫色溶液褪色

结论

……

维生素C溶液为酸性

维生素C能与

碳酸氢钠反应

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反应使其溶液褪色

(1)由实验1-1现象推测维生素C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实验1-2中使用的试剂a为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1-3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Ⅱ.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2-1

2-2

2-3

2-4

2-5

实验操作

鲜榨的猕猴桃汁

鲜榨的橙汁

鲜榨的西红柿汁

加热后冷却至室温的鲜榨西红柿汁

放置12小时的西红柿汁

紫色溶液褪色时所滴加的样品滴数

6

8

11

14

……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至2-4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5)由实验2-1至2-4可知,影响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

(6)请你推测实验2-5中,紫色溶液褪色时的样品滴数可能为_________。

A.9 B.11 C.15

易溶(或可溶)于水A有气泡生成 鲜猕猴桃汁(或实验2-1)食品种类、温度 C 【解析】 (1)将维生素C放入水中,观察到白色固体消失,形成溶液,说明维生素C 能溶于水;(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维生素C的溶液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4)由四组实验可知,紫色溶液褪色时所滴加的猕猴桃汁滴数最少,说明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有挥发性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实验后B烧杯内溶液颜色为无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D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进行分析判断。 A、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酸性减弱,至恰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用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0

氧化物

用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2CO3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B、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错误;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B.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C. 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 【解析】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A、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B、用嘴吹灭蜡烛时,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蜡烛熄灭,不是隔绝氧气,选项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A图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C、D、E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涉及的化合物有_____种。

②该反应中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

③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

39.10 BCE; BD 2; 2:3 氢元素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 (2)依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解答; (3)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选药品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Mg、Cu、FeSO4溶液 B. Cu、Fe、稀硫酸、MgSO4溶液

C. Cu、FeSO4溶液、MgSO4溶液 D. 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C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A、镁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故可以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铁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反应,故可以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镁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活。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标号)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1是部分物质在20℃时的溶解性;表Ⅱ是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离子

OH-

Cl-

CO32-

SO42-

K+

Mg2+

.Ba2+.

温度 (℃)

0

10

20

30

40

氯化钠(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g)

6

10

18

36.5

50

表1空格中应填写________;分析表Ⅱ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___。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__________。

A、C 不 30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解析】 (1)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正确;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故错误;C、溶液的浓与稀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该溶液是否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 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 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 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 蜡烛越烧越短

C 【解析】 试题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