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1实验中,试管里的铁钉最先生锈的是
b
b
(填“a”、“b”或“c”)处.
(2)你认为以下措施不能防止铁器生锈的是
(填序号).
①喷漆  ②覆盖搪瓷  ③水洗  ④镀一层耐腐蚀金属
(3)如图2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B
B
(填字母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
C
C
(填字母序号).表示A图中的分子,其化学式可能为
H2、O2
H2、O2
(写出两种即可).
分析:(1)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在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缺少一个条件就很难生锈.
(2)根据铁锈蚀其实质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变化的特点,判断不能阻止铁器生锈的措施.
(3)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利用该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1)a处的铁只与空气接触,没有接触水,所以生锈较慢;b处的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因此最易生锈;c处的铁只与水接触,没有接触氧气,所以不易生锈;
(2)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可使铁易被锈蚀,因此隔绝铁与水、氧气的接触可防止铁的锈蚀;而③水洗却使铁与水充分接触,所以此措施不能阻止铁器生锈;
(3)由图中可知,B中含有的分子种类是一种,且该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因此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是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A图中的分子,一个分子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所以可能是氢分子、氧分子(或氯分子);
故答案为:(1)b;(2)③;(3)B;C;H2、O2(或Cl2)等
点评:保持铁器干燥,或在铁器表面抹油、刷漆、搪瓷、烤蓝、电镀等是防止铁生锈的常用做法.有关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要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判断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1、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
(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
减少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
增大
.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
密封
保存.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B
(填序号).
A.稀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钙溶液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酚酞也不变色

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节约用水.
(1)生活中可以采用
肥皂水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煮沸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将带到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将带到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
图1实验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图2实验中水分子没有变化
图1实验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图2实验中水分子没有变化

(4)水参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6CO2+6H2O
 叶绿素 
.
光照
6O2+x.则X的化学式为:
C6H12O6
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水的组成
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活动与探究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如图2是小帅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现象,小帅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美同学认真思考后认为:小帅的实验不完善,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确实发生了反应.为完善小帅的实验方案,我补充的实验是
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滤纸片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
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滤纸片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
,现象是
紫色石蕊不变色
紫色石蕊不变色

【活动与探究三】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组成
已知草酸(C2H2O4)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小军、小梅、小明和小虎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对分解的产物展开了探究.
(1)小军首先根据题给信息,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这一观点得到了组内其他同学的认同.
(2)合作学习小组对分解生成的其它产物进一步进行猜测和验证:
【假设1】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小梅设计实验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梅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2】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小明设计实验2:小明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根据小明的实验,请回答: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CuO
  △  
.
 
Cu+CO2
CO+CuO
  △  
.
 
Cu+CO2

(3)讨论交流:小虎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2”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虎的观点?
支持
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只要根据氧化铜有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分解的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只要根据氧化铜有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分解的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该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2”装置还有一个缺陷.该缺陷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写出草酸在受热和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H2C2O4
 浓H2SO4 
.
CO2↑+CO↑+H2O
H2C2O4
 浓H2SO4 
.
CO2↑+C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如图1、2所示的一组
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精英家教网
(1)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
 
的作用.
(2)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
 

(4)如图3,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初始阶段发现
 
,由此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Ⅱ、用图4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烧杯中未加NH4NO3溶解之前,导管中液面与烧杯中的平齐,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且右高左低.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
 
而增强.
(4)如果将NH4NO3固体换成
 
,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冒出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