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物质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变化
C.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分析 A、缓慢氧化不需要加热,属于化学变化;B、根据燃烧的概念考虑;C、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缓慢氧化不需要加热,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当然是一种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合金和纯金属相比,一般来说,除以下(  )以外,其余均增强,因此,合金有更广泛的用途.
A.熔点更高B.硬度C.抗腐蚀性D.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O2═2H2O+O2B.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C.2CO+Fe2O3═2Fe+2CO2D.Fe2O3+6HCl═2FeCl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A~G都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的常见物质,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为单质,其它为化合物,且G是大理石中的主要成分.

请根据图示推测,回答下列问题:
(1)B和C的化学式分别是CO,CuO;
(2)F的水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Ca2+ 和OH-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1所示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Ⅰ.实验过程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
(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中有无水蒸气.
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H2S中,氢的化合价为+1价,硫的化合价为-2价
B.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
D.氯气的化合价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项应用的主要原理表达正确的是(  )
A.盐酸除铁锈:FeO3+4HCl═2FeCl2+2H2O
B.胆矾治铜:Fe+CuSO4═FeSO4+Cu
C.服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2Al(OH)3+3H2SO4═Al2(SO43+3H2O.
D.工业上制取生石灰: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甲醇(CH3OH)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挥发性的液体,有毒性,能损坏神经.以前是用木材干馏制取,所以称为木醇或木精.现在是用CO与H2在氧化锌的催化作用下,加压且温度控制在250℃的条件下可制得甲醇.依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木材干馏制木精属于化学 变化;
(2)甲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这是它的物理性质;
(3)写出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CO+2H2$\frac{\underline{\;\;\;\;\;\;\;\;\;ZnO\;\;\;\;\;\;\;\;\;}}{加压、250℃}$CH3OH;
(4)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能否用工业酒精兑酒出售?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如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滴入适量醋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泡,样品逐渐消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
方法二: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证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