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现有下列微粒:①Na+ ②3H  ③3N2 ④CO32-
(1)表示3个原子的是②(填序号),
(2)①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③中的3表示氮分子的个数为3个,
(4)④中的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由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的个数可知:3H 能表示3个氢原子;
(2)①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由金属和酸根组成属于盐;
(3)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3N2中的3表示氮分子的个数为3个;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的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答案为:(1)②;(2)盐;(3)氮分子的个数为3个;(4)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容器编号,下同)BCE,单质是A,化合物是D,氧化物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为80℃;
(2)20℃时,将65gC物质加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要从A溶液中提取固体物质A,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若将8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至20℃,所得三种溶液在2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frac{\underline{\;△\;}}{\;}$Cu+CO2(置换反应)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Cl═CuCl2+2H2O(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CuSO4+BaCl2═BaSO4+CuCl2(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牙膏是生活必需品,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市售牙膏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问题.

【已知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②K12、甘油、香精等均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Ⅰ:取一小段牙膏,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8.3,则此牙膏显碱性.
Ⅱ: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3次实验.通过测量SiO2质量,从而确定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确称取2.0g牙膏膏体,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
②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至看到气体不再产生为止.
③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到剩余固体质量.(如表)

实验编号123
实验前/g2.002.002.00
实验后/g0.430.440.45
④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22%.
⑤反思实验过程.
A.步骤①中加足量水的目的是使NaHCO3、K12、甘油、香精等物质充分溶解.
B.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C.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或可信度).
D.若验证步骤②中盐酸过量,可以选择的试剂是石蕊,锌粒(至少写出类别不同的两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兴趣小组制作一种“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 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D
A.称量氢氧化钠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向左盘添加氢氧化钠
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2)配制溶液时,不小心把氢氧化钠溶液撒在了实验台上,你应该先用适量的稀醋酸中和,再用水冲洗.
(3)贮存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则A的化学式为O2
(2)请你写出以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D→B+CH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
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有一包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适量的碳酸钙、碳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取样,加热到高温,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第二步:把足量的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试推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CuO,一定有的物质是C、Fe2O3 ;可能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