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除去以下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NaOH(Na2SO4) | Ba(OH)2溶液 |
B | KCl(CuCl2) | KOH溶液 |
C | CO2(HCl) | NaOH溶液 |
D | Cu(CuO) | 稀盐酸 |
C
解析试题分析:A、Na2SO4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uCl2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硬水和软水 | 观察是否澄清 | 加肥皂水搅拌 |
B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观察颜色 | 加入澄清石灰水 |
C |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 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溶液 |
D | 黄铜和黄金 | 分别滴加硫酸锌溶液 | 加热后观察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C.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成功的是( )
A.用柠檬酸、白糖和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
C.用洗净的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取二氧化碳 |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单净水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不能用“家庭小实验”完成的是( )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水 |
C.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
D.探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是否生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OH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B | CO(CO2) | 通入NaOH溶液再用浓硫酸干燥 |
C | Fe(Cu) | 加过量CuSO4溶液,过滤 |
D | NaCl(KNO3) | 溶解,过滤,蒸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
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
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的目的是 .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步骤⑥的作用是 .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