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克) | 10 | 10 | 10 | 10 |
反应后(克) | 8 | x | 10 | y |
A. | 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B. | 乙物质没有剩余 | ||
C. | y的值可能为11 | D. | x的值可能为25 |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丁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特点,可推测该物质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故此选项错误.
B、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了2g,属于反应物,若乙物质没有剩余,则乙反应掉10g,那么丁是生成物,反应后的质量是10g+2g+10g=22g,因此该选项说法可能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C、已知只有其中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了2g,属于反应物,若y=11,生成物的质量才增加1g,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选项错误.
D、已知只有其中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x的值为25,则乙是生成物,生成了15g乙,甲才反应掉(10-8)g=2g,即使丁完全反应,反应物的质量才一共12g;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 B | 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
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 金属汞--由汞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 ||
C | 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 | D | 日常生活经验 |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 |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等量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充分--把煤做成蜂窝状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除去水中含有的杂质 |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
C | 检验二氧化碳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D | 鉴别盐酸、NaCl溶液和Ca(OH)2溶液 | 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O2 | CO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HCl | H2SO4 | 加入适量硝酸钡、过滤 |
C | H2O | NaOH | 加入活性炭、吸附、过滤 |
D | CuSO4溶液 | H2SO4 |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过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7.1% | B. | 35.5% | C. | 28.4% | D. | 42.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