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
(2)马明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马明同学观察到装置F中的水变为红色,这是因为的缘故.为了防止实验过程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4)若马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填管口字母) .
(5)装置A和C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较,A装置的优点是 .
【答案】
(1)锥形瓶
(2)B;2KMnO4 K2MnO4+MnO2+O2↑
(3)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进入水槽,溶于水使水变红;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4)a→g→h→d
(5)可以随时添加药品
【解析】解;(1)根据仪器用途写出名称为:①锥形瓶;(2)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需要加热,故选择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选B,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进入水槽,溶于水使水变红,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4)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干燥时长颈短出,并且先干燥后收集,故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填管口字母)a→g→h→d;(5)A和C相比较,A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药品. 答案:(1)锥形瓶;(2)B;2KMnO4 K2MnO4+MnO2+O2↑;(3)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进入水槽,溶于水使水变红;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4)a→g→h→d;(5)可以随时添加药品.
(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2)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中所使用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4)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分析.(5)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 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则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具有均一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D. 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则氧化铜与稀硫酸也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受热变大的缘故
B. 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C.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D. 水变成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1)实验中,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再绕成“螺旋状”.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的原因是: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
(2)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只答一条)
(3)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纯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认为可能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氦气、纯碱、空气 B. 稀有气体、石灰石、双氧水
C. 铁、天然气、干冰 D. 铜、石油、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
A. NaNO3、NaCl、FeCl3 B. Na2SO4、BaCl2、Na2CO3
C. CaCl2、NaCl、NaOH D. HCl、NaNO3、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