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B.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A.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B.②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③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D.④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0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3)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下表:
某学生甲根据装置丙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得到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 ,某学生乙根据丁的质量变化同样可以计算,得到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比甲的结果 (填“大”、“小”或“相等”)。
(4)比较两种计算结果,有的同学认为学生甲结果较合理准确;有的同学认为学生乙结果较合理准确。经讨论分析,最后达成共识:学生乙结果存在不合理之处,原因是 。
学生甲结果只有达到下列条件才足够准确:装置乙现象是 、装置丙现象是 ,出现这些现象后移去酒精灯,要继续通往氢气,直到丙中试管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1)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
(1)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 (填字母).调整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
(2)如图2中步骤①②都需要进行 操作,步骤④需要进行 操作;
(3)已知试剂X是碱溶液,则沉淀Ⅰ为 (写化学式),下列碱溶液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 B.氢氧化钡溶液 | C.氢氧化钾溶液 | D.氢氧化钙溶液 |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 ;步骤③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计算碳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Na:C:O= 。
(2)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生成CO2的质量。
(4)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将140 g A物质的b点溶液变饱和,可以加入40 g A物质
C. 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B
D. 若将d点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