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分)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干燥剂)。

(1)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生成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将完全变质的“双吸剂”放入盐酸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九年级4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4分)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 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九年级一模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6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强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40克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滴加过程如图所示,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延庆县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为 。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延庆县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3分)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工业上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 。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 ;

第三次:蒸发时搅拌;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其原因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延庆县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延庆县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5分)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实验现象确定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5)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三毕业会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分)化学与环境。

(1)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