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
 
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2)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
 
.为了验证猜想③,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 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由题目信息可知,白色粉末也可能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1)小军所得结论是错误的,因为碳酸钠也显碱性,也可能是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故填:小军所得结论是错误的,也可能是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填:Na2CO3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如果不变红色,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故填: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不能把BaCl2溶液换Ba(OH)2溶液,因为氢氧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不行,换成Ba(OH)2,反应后生成NaOH和BaCO3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也呈现红色,那就无法辨别是否有NaOH.
故答案为:NaOH和Na2CO3;(1)小军所得结论是错误的,也可能是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Na2CO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行,换成Ba(OH)2,反应后生成NaOH和BaCO3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也呈现红色,那就无法辨别是否有NaOH.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Cl2→Cu→Fe
B、NaOH→H2O→Ca(OH)2
C、O2→H2O→O2
D、CuSO4→Cu→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为什么能提高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2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          ②Zn(NO32、AgNO3
③Zn(NO32、Cu(NO32        ④Zn(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现     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B,滴加
 
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不纯的铁粉6克,放入盛有50克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知烧杯中物质质量为55.8克.(杂质不溶于稀硫酸)试求:
(1)铁粉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本问题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
(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产生大量的
 
,活塞向(填“左”或“右”)
 
 移动.
(3)实验结束并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把同学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的讨论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如下.请按要求填写下表(“A”或“B”).
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分析或方法一 分析或方法二 正确选项
(1)饭菜飘香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2)蜡烛火一吹就灭 A.蜡烛接触不到氧气 B.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下
 
(3)油腻的菜盘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更易洗净 A.洗涤剂能使油脂溶解在水中 B.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
 
(4)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结果稀硫酸的浓度偏大 A.可能是量浓硫酸时仰视 B.可能是量水时仰视
 
(5)平衡的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装有足量的相同稀盐酸的相同烧杯,然后往左右烧杯中加入a g锌片和铁片,完全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左偏移 A.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 B.完全反应后,锌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的氢气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碱面中常含一定量的杂质,某厂生产的碱面包装上标有“Na2CO3含量≥96%”,是否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什么特征:“十里桂花香”
 
;糖放到水中一段时间后“消失”看不见了
 
;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