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会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某学习小组拟对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I.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II.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III.2NH3+H2SO4═(NH42SO4
Ⅳ.NH3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 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
③关闭活塞K,打开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④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是:关闭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双手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观察C瓶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2)装置B和装置D的共同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装置中气体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C瓶;
(3)实验步骤④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产生的氨气全部进入C瓶被浓硫酸吸收;
(4)若装置C 增重0.34g,固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20%;
(5)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写一条).

分析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是:关闭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C瓶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不漏气;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装置B和装置D的共同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装置中气体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C瓶;实验步骤④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产生的氨气全部进入C瓶被浓硫酸吸收;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 解:(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现象是:关闭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C瓶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2)装置B和装置D的共同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装置中气体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C瓶;
(3)实验步骤④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产生的氨气全部进入C瓶被浓硫酸吸收;
(4)设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x,
Mg3N2+6H20=3Mg(OH)2↓+2NH3
100                    34
5g•x                  0.34g      
$\frac{100}{5g×x}$=$\frac{34}{0.34g}$
  x=20%
(5)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
故答案为:(1)关闭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双手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观察C瓶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2)吸收水分,防止装置中气体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C瓶;
(3)使产生的氨气全部进入C瓶被浓硫酸吸收;
(4)20%;
(5)部分氨气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

点评 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举例是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方法,下列规律所举实例错误的是(  )
选项化学规律示例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B现象说明微观本质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C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来保鲜
D性质决定鉴别方法有些物质燃烧气味不同,可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绒和棉线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D.水分子的结构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
(2)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c,若提纯a,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3)t2℃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是75g;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构建安全体系,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计民生.
(1)据报道,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豆芽上喷洒适量“速长王”即 4-氯苯氧乙酸钠(化学式:C8H6O3ClNa)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在4-氯苯氧乙酸钠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共有4种.
(2)在日常生活中,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含量会增加,地沟油、霉变花生中都含有黄曲霉素(C17H12O6),而烧烤中苯并芘(C20H12)的含量也很高,常食用上述物质会危害身体健康.在黄曲霉素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7.
(3)汽车尾气、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氮是一种气体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能转化为无害的N2和H2O,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NO2+8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7N2+12H2O.
(4)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已经成为共识.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C10H14N2)、焦油、汞、铅等,都会影响吸烟者的健康,也给被动吸烟的人带来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C(填写序号A、B、C、D之一)
①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       ③在尼古丁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
④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       ⑤汞和铅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A的化学式:O2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好.
(2)乙装置:
①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所装的液体物质是H2SO4(写出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
②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水与NaOH固体接触后,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结晶
C.
收集气体
D.
测溶液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