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探究题: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I的名称:_____。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另外一种物质来制取氧气,则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B装置也可以用于制取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利用E来收集气体,要等到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待收集满时,应用玻璃片的_____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需在A与E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上图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①或②)。
(3)若用B装置制取C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F装置收集CO2时,发生装置应连接在_____(填“a”或“b”)端。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I,则其优点_____。
(4)将收集到的CO2,按照G装置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的密度_____空气(填“大于”或“小于”)。
(5)制取完氧气后,某同学还想探究一下B装置制取O2实验中所使用的催化剂质量到底有没有减少,图2所示是他的部分实验的操作:
①使固液分离操作叫做_____(填该实验的操作名称)
②图2所示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 防止高锰酸钾的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 2H2O22H2O+O2↑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磨砂面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a 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大于 过滤 引流
【解析】
(1)据图可以看出,仪器I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用A装置,制取O2是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团,使用的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化学方程式故填2KClO32KCl+3O2↑;若用另外一种物质来制取氧气,是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的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故填防止高锰酸钾的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B装置也可以用于制取O2,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化学方程式故填2H2O22H2O+O2↑;利用E来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故填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待收集满时,应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故填磨砂面;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需在A与E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使用的是 ②,故填②;
(3)若用B装置制取CO2,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F装置收集CO2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发生装置应连接在a端,故填a;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I,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故填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4)将收集到的CO2,按照G装置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填大于;
(5)
①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叫做过滤,故填过滤;
②图2所示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做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观察到______,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 ______ , 并在小烧杯中加入 ______ ,点燃酒精灯 |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通过对海底可燃冰矿藏进行降压使可燃冰分解,再通过沙、水、气分离技术获得连续稳定的天然气。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沙、水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科学家还尝试一种开采可燃冰的新方法置换开采法:向海底可燃冰层注入,换出可燃冰中的天然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g水结成冰仍然是10g,是因为其遵守了质量守恒定律
B. 若气体参与了化学反应,则该反应可能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g的氢气与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g水
D.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绝无例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 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 温度/℃ | 二氧化锰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收集氧气所需的时间/s |
1 | 5 | 1 | 20 | 0.1 | 4 | a |
2 | 15 | 1 | 20 | 0.1 | 4 | b |
3 | 30 | 5 | 35 | 0.1 | 4 | c |
4 | 30 | 5 | 55 | 0.1 | 4 | d |
(1)欲探究温度在实验中是否有影响,应该比较_____(填实验序号):从实验收集的是数据看,a>b,即实验②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比实验①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除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通过测定_____的方法比较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
(4)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催化剂的种类可能会影响到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
(5)该小组同学还使用了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他在8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0.03g、0.06g、0.08g、0.12g、0.24g的二氧化锰,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说明,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剂反应的速率)。
请相据图示写出两条规律性的结论:
(1)_____,(2)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如表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H+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X、Y、Z、W元素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物质X和Y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Z和W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镁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反应后生成的b与c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和1g二氧化锰混合后盛于试管中加热,在不同时间测得试管内固体质量如下表:
时间/分钟 | 0 | 1 | 2 | 3 | 4 | 5 | 6 |
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g | 11 | 10.6 | 9.0 | 7.8 | 7.16 | 7.16 | m |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m=________。
(2)实验中产生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g。
(3)求该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T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对比装置E和F,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