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  )
A.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C.有气体放出D.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 从概念上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新物质的形成过程,所以本质特征就是新物质的生成.而伴随的现象可以用来辅助说明变化的发生,但不是发生化学变化最确凿的证据.

解答 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放光发热、颜色、气体的生成,但是这些现象能够说明变化的发生,但是却无法说明该反应的本质,即到底属于哪一类的变化,而新物质的生成,证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 化学变化的认识从学会对表面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分析,分析本质是最关键,即抓住核心内容来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带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大
C.水结冰质量不变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下列某些仪器制取气体.

(1)写出仪器名称a试管
(2)该小组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此时发生装置应该选用图中的A,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用C或E.
(3)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实验结束,先从水槽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5)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由此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装置的组合应选用上图所示的(填代号)BE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加热前混合物的质量为20克,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克.求
(1)生成氧气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stackrel{光照}{→}$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两个氢原子2H;      
(2)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
(3)3个钠离子3Na+
(4)氦气He.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铝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铝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用途.
(1)在地壳中,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Al3+.(填符号).
(2)宜昌市桥边镇建有一座铝冶炼厂,该厂以氧化铝为原料,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铝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m个H2S分子与m个H2SO4分子中,所含相等的是(  )
A.原子个数B.氢原子个数C.氢分子个数D.氢元素个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装置序号),判断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装置A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5)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气体将反应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体、固体不再接触,反应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