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0t1t2t3
固体质量/g28.023.218.418.4
(1)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32.
(2)共制得氧气9.6g.
(3)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钾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故填:32;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9.6g;
故填9.6;
(3)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149    96
                       x      9.6g
$\frac{149}{96}=\frac{x}{9.6g}$
x=14.9g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4.9g}{100g}$×100%=14.9%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难度不大,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铁架台;  b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A和C.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或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 +与OH-结合生成H2O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与我们生活、健康及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
(1)人体中有20多种必需的元素,缺乏铁元素,导致贫血症.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3)大部分塑料制品的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白色污染”.
(4)媒体曾报道过“面条可燃”,有市民误以为是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所致,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面粉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面粉是可燃物,当它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够燃烧(从燃烧条件来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  KCl  Ca(OH)2B.FeCl3 Na2SO4   KCl
C.CuSO4 H2SO4 KOHD.KNO3 NaCl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下列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  )
A.用含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制作发面食品
B.用水浸过的大米、花生
C.用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品烹调食品
D.食盐腌制的咸鸭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称取10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g稀盐酸(盐酸稍过量,且不与大理石中的杂质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56.7g.请计算10g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
A.它不能供呼吸
B.它具有还原性
C.它具有可燃性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