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A、x:CaO     y:CaCl2 z:CaCO3
B、x:BaCl2 y:Ba(NO32 z:BaCO3
C、x:Cu(NO32 y:Cu(OH)2 z:CuSO4
D、x:K2SO4 y:KCl         z:KNO3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反应能否实现即可.
解答:解:A、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按照图中关系转化,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钡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钡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能按照图中关系转化,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能按照图中关系转化,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由KNO3转化为硫酸钾,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转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抓住关键词“能否相互转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
B、用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
C、用铁矿石为原料冶炼金属铁
D、用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
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
溶液体积
/mL
温度
/℃
二氧化
锰的用
量/g
收集氧
气的体
积/mL
反应所
需的时
间/s
51200.1416.75
151200.146.04
30535-249.21
30555-2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写出实验①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致使试管、烧杯等玻璃容器加热时破裂的原因有:
(1)玻璃容器外壁有
 

(2)容器底部跟
 
接触;
(3)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立即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未先
 
,就
 

(5)给烧杯、烧瓶加热,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比较、分析、归纳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已知化学反应:
①Zn+CuSO4=ZnSO4+Cu
②Cu+2AgNO3=Cu(NO32+Ag
③Cl2+2NaBr=2NaCl+Br2
④Br2+2NaI=2NaBr+I2
(1)通过分析、总结发现:上述四个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反应③中的Cl2和④中的Br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都从反应前的
 
变成反应后的
 
价.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出Zn、Cu、Ag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判断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依据是
 

(3)写出氯气和碘化钠(Na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验证氧气不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白色固体,C为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B与C混合,加热时都产生无色气体D.加热B与C的混合物与只加热B相比,产生D的速率前者要比后者快得多.只加热A时,除了产生气体D外,还有C生成.请根据以上事实推断写出A.B.C.D各物质的名称: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防治“非典”,常用过氧乙酸作消毒剂,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从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的含义),至少写三条: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