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4分)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2Cu + 2H2SO4 + O22CuSO4 + 2H2O。用980g稀硫酸恰好能与80g含铜80%的废料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求:(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2)若使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答案】(1)160g (2)540g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Cu + 2H2SO4 + O22CuSO4 + 2H2OCuCuSO4H2SO4H2O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同时还可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H2SO4的质量以及生成水的质量

解: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y,消耗H2SO4的质量为z

2Cu + 2H2SO4 + O2 2CuSO4 + 2H2O

128 196 320 36

80g×80% z x y

(1)128:320=80g×80%:x

x=160 g

128:196=80g×80%:z

z = 98 g

128:36=80g×80%:y

y =18 g

(2)抓住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稀释后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160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及溶液质量应为:160g÷10%=1600g

所以加入水的质量= 1600g160g18g +980g-98g= 540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镁、一氧化碳均为单质

B.石灰水、C60均为化合物

C.空气、海水均为混合物

D.氧气、氢气均为可燃性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1)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之一。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微粒的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核电荷数

②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2)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为:

①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需6%的氯化钠溶液 mL(计算的依据是 ,水 g。

②量取;

④装瓶、贴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周末小瑾同学的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鰾。细心的小瑾发现:妈妈在洗鱼鳔时,鱼鳔是浮在水面上的,用手撕鱼鳔时,水中有气泡冒出。鱼鳔中会有哪些气体呢?周一,小瑾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展开了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鱼鳔中的气体作出如下猜想:甲认为CO2,乙认为有H2O

查阅资料

(1)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原理: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化钴是粉色的。

(2)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收集各类数据,如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实验验证

(1)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约60mL鱼鳔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 ,则甲的猜想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只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将蓝色的氯化钴试纸放入注射器内,发现世界变成粉红色,则乙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3)兴趣小组的小红同学又提问,气体内有有没有氧气?大家在讨论后,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验证鱼鳔内的气体是否有氧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抽取的气体。

3.将 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

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深入验证】但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测得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下图: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评价】木条熄灭究竟是氧气含量少还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引起的?写出你的妙招: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鱼鳔内CO2含量与空气中相比较,哪一个多?(写出你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银不是银 B.铅笔不含铅

C.干冰不是冰 D.金刚石是最硬的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铁粉,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C.加热饱和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最常见的液体。

(1)下列溶液中,以水为溶剂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生理盐水 医用碘酒 硫酸铜溶液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将浑浊的河水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实验现象确定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5)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1)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①P点的含义是

②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 g。

③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2)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最小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