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铁丝 | 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猜想②成立 |
铁丝表面无变化 | 猜想①成立 | ||
方案二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 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②成立 |
滤液无明显变化 | 猜想①成立 |
分析 一、测气法
(1)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二、测量固体减轻法
(1)根据生成的铜能够附着在铁的表面会阻碍反应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洗涤操作以及加热铜能够和氧气反应的知识分析解答;
【探究实验】1根据金属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行分析;
3根据从溶液中过滤出的物质的表面一般沾有溶液进行分析;
【反思与评价】根据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使称量的混合物的质量增加,如果减去铜的质量后,锌的质量增大,最后分析对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的影响;
【拓展探究】(1)根据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锌、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稀盐酸(或其他氯化物溶液)与硝酸银的反应分析溶液中的溶质.
解答 解:一、测气法
(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3)用这套装置不可以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测量值有误差;
二、测量固体减轻法
(1)通过分析可知,B方案难以达到目的,其理由是:生成的铜覆盖在铁屑表面,导致铁不能全部反应;
(2)若用加热的方式烘干滤渣,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因此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偏小;
【探究实验】
1、由于金属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所以将黄铜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由于从溶液中过滤出的物质的表面一般沾有溶液,所以将过滤出的物质需要进行洗涤、干燥;
【反思与评价】
①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称量的a值偏大,求出锌的质量偏大,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②在步骤2中,所加试剂如果不足,称量的a值偏小,求出锌的质量偏小,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拓展探究】(1)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是:Zn+2AgN03=Zn(N03)2+2Ag.
(2)将黄铜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当锌的量不足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硝酸锌和硝酸铜或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3)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铁丝,如果铁丝表面无变化,说明了溶液中无硝酸银,则猜想①成立;如果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有硝酸银,则猜想②成立;
方案二:可以根据稀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银,所以,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果滤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无硝酸银,则猜想①成立;如果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了溶液中有硝酸银,则猜想②成立.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铁丝 | 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猜想②成立 |
铁丝表面无变化 | 猜想①成立 | ||
方案二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 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②成立 |
滤液无明显变化 | 猜想①成立 |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
铁丝表面无变化 | |||
方案二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 生成白色沉淀 | |
滤液无明显变化 |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会根据物质质量的多少进行正确的猜想,然后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选择有特征的实验选择试剂进行验证.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 |
B. | 该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与氮气质量比为1:4 | |
C. | 该实验说明氮气不助燃 | |
D. | 若最后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不到$\frac{1}{5}$,可能是红磷过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