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小组 | 检测结果 |
甲组 | Na2SO4、HCl、BaCl2 |
乙组 | KCl、K2CO3、KOH |
丙组 | KCl、K2SO4、FeCl3、 |
丁组 | KCl、K2CO3、HCl |
A. | 甲组 | B. | 乙组 | C. | 丙组 | D. | 丁组 |
分析 由题意可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废液中成分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废液中成分中不能大量共存,则检测结果不合理;若废液中成分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废液中成分中能大量共存,则检测结果合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甲组:因Na2SO4和B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
乙组:因KCl、K2CO3、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丙组:因KCl、K2SO4、FeCl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不显碱性.
丁组:因K2CO3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B.
点评 本题实质考查的是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灭火实例 | 灭火原理 | |
A |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C |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隔离可燃物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CO | 氧气中点燃 |
B | H2O | 二氧化锰 |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C | N2 | O2 | 通过炽热的铜粉 |
D | 硬水 | Ca2+、Mg2+ | 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 |
B. |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 |
C. |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 |
D. |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项目 | A.比较催化效果 | B.比较硬度 | C.检验碳酸根 | D.验证CO2 |
实验 | ||||
现象和 结论 | ①试管比②试管放出气泡快--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 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硬度比铜大 | 有无色气泡生成,石灰水变混浊--碳酸盐能与HCl反应生成CO2 | 木条熄灭--CO2不支持燃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很稳定 | B. | 易氧化 | C. | 很活泼 | D. | 易还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固体物质A、B都减少 | B. | 固体物质A、B都增多 | ||
C. | 固体物质A减少,固体物质B增多 | D. | 固体物质A增多,固体物质B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