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路时,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缝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止一段时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原因是________ .
铁原子之间有间隔,夏天气温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 【解析】 (1)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路时,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缝隙,是因为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原子之间有间隔,且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夏天气温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止一段时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C. 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 D. 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
A 【解析】 试题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所以A选项叙述错误答案选择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2纯净物和混合物、探究呼吸作用、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 臭氧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C.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 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D 【解析】 A、3个氧原子构成1个臭氧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气分子,臭氧的化学式为O3,氧气的化学式为O2,它们的分子结构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A正确;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故B正确;C、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会破坏臭氧层,故C正确;D、口罩能阻挡颗粒状固体粉尘,不能阻挡臭氧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4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酒精用作燃料 D. 水用作制冷剂
C 【解析】 试题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它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D.水用作制冷剂利用水的三态的变化吸热,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2)B中水面下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
(3)C中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若该气体为纯净物,其可能是________ .
乙中液体变红;水面下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甲烷 【解析】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易从浓氨水中运动出来,一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烧杯乙中,氨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A中观察到乙中液体变红。(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3)C中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生成了水,则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 “卫岗”牌学生饮用奶
C. 调味用的食醋 D. 餐饮用的啤酒
A 【解析】 试题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冰、水是同一种物质,故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练习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D中x=________;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3;(2)B;(3)8;(4)MgCl2 【解析】 试题元素的种类有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故⑴ 图中A、B、C、D属于3中元素的粒子;微粒的稳定结构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情况故观察可知⑵ 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⑶ D中x=8,因为是稀有气体氩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题;⑷ 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依据分子对外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实验的现象主要不是由压力差造成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密封的广口瓶中气体的量减少,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打开止水夹,由于压力差,水被压入广口瓶中,A选项正确;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融化,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是白色固体,不是由压力差造成的,B选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管内气体的量减少,气体压力减少由于与外界大气存在压力差,水会被压入试管中,试管液面上升,C选项正确;加热气体,气体体积膨胀,压力增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 mL空气(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 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 mL。(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铜+氧气氧化铜充分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不能20%(或) 【解析】 (1)该实验的原理是: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氧气 氧化铜; (2)实验时,为了完全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铜粉必须是过量的,否则得出的结果不准确,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而木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无法测量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