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 g石灰石样品(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向其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13.4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出求解该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3)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113.6 g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欲配制150 g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1)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驿镇二中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计算题

(本小题共6分,其中⑴题2分,⑵题4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种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请回答:
⑴你分析后一定能计算出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你上述计算的理论依据是          
⑵请你参与这个小组,来计算出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保鲜袋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课题】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的吸湿剂;无水硫酸铜可作吸水剂,且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保鲜袋可能由“碳、氢、氧”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燃烧法测定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1)按上图图示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外将仪器按原图组装。
(4)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的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
(5)点燃C处的酒精灯,直至保鲜袋子碎片完全燃烧。
(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7)分别对D、E进行第2次称重。
【实验分析】
(1)B处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F处干燥管的作用是     。
(2)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3)熄灭酒精灯后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实验结论】第1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此处缺少数据);第2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此处缺少数据),则该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为    。(本小题无法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保鲜袋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课题】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的吸湿剂;无水硫酸铜可作吸水剂,且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保鲜袋可能由“碳、氢、氧”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燃烧法测定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1)按上图图示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外将仪器按原图组装。

(4)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的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

(5)点燃C处的酒精灯,直至保鲜袋子碎片完全燃烧。

(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7)分别对D、E进行第2次称重。

【实验分析】

(1)B处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F处干燥管的作用是      。

(2)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3)熄灭酒精灯后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实验结论】第1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此处缺少数据);第2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此处缺少数据),则该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为     。(本小题无法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本小题共6分,其中⑴题2分,⑵题4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种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 。请回答:

⑴你分析后一定能计算出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你上述计算的理论依据是           

⑵请你参与这个小组,来计算出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不选择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主要的实验步骤有: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

试管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

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    (用序号表示)。

(1)酒精灯(2)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只答一点给分)

 
(3)2KMnO4    K2MnO4+MnO2+O2↑    C  ③②①④⑥⑤

32.(5分)32.(5分)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红磷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     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

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据第3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0.1%)。

(1)①4P + 5O 2 2P2O5  

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

  化,所以,当打开止水夹时水不会吸入到集气瓶中。

(2)②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    79∶100(或4∶5)  ③ 20.7

33.(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很多因素都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于是,

同学们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MnO2的质量

测量数据

50.0g

1%

0.1g

9 mL

50.0g

2%

0.1g

16 mL

50.0g

4%

0.1g

31 mL

【实验分析】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的“测量数据”的指的是: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评价】

(1)甲同学提出在上述实验中测量______________同样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2)乙同学提出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反思】

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外, ___________(写

一种)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