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2N2;(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Fe}$2O3
(3)5个硫酸根离子5SO42-;(4)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NaHCO3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stackrel{+3}{Fe}$2O3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5SO42-
(4)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1)2N2;(2)$\stackrel{+3}{Fe}$2O3;(3)5SO42-;(4)NaHC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
B.原子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C.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中的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变成Cl-(填离子符合),属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13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俗称干冰,通常用作致冷剂和人工降雨剂的是二氧化碳.
(2)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用于防腐;
(3)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2)实验结论:双氧水没有失效.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实验原理
写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5)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浓度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1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碳酸氢钠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碳酸钠.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加酸或加热;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H2、O2和二氧化碳等.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氢气从a口进入(填“a”或“b”);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氢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浓硫酸,气体应从b口进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氨能使酚酞变红,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a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是无色的 该实验步骤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D试管、A试管中的溶液先后变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判断正误(正确的在体后横线内画“√”,错误的画“Ⅹ”)
(1)用漏斗过滤时,将液体沿漏斗壁倒入过滤器.×
(2)如果酸流到桌子上,应立即加适量的碳酸氢钠来中和.√
(3)生石灰中混入少量碳酸钙,应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除去.×
(4)试管内壁只要没有不溶性固体存在,就算洗干净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