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 所选试剂 | 判别方法 |
方法一 | 锌 |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
方法二 | | |
方法三 | | |
(1)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 生锈的铁钉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铁锈,铁锈消失,且溶液变为黄色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碳酸钙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钙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2)操作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判断方法: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
解析试题分析:(1)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应抓住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性质不同点,1、酸除了能与活泼金属反应,2、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可用生锈的铁钉来鉴别,盐酸会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而氯化钠溶液不会与氧化铁反应,3、酸还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加入碳酸钙,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而氯化钠溶液不会与碳酸钙反应
(2)根据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所以可以采用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的操作方法,然后根据是否有固体析出来判断,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
考点:酸、盐的性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有些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CO2和NaOH是否发生变化时,某校小组的同学了以下四种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没有排除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假设,你如何进一步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有一种澄清的废液中可能含有Na2CO3、NaOH、Ca(OH)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了证明其成分,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进行实验1】
甲同学取样:
【表达交流】 由此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1) ;
【进行实验2】乙同学再取样,向废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废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由此乙同学得出的结论废液中一定含有Ca(OH)2。
【表达交流】请你对乙同学的结论做出评价:(2) ;
【进行实验3】甲同学再取少量废液加入一定量的(3) ,若观察到(4) ,证明乙同学的结论正确
【反思与评价】废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
C.试管的大小不同 |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搜集资料】①经老师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32-、SO32-、SO42-、
NO3-中的一种 ②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 ,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 或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
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 |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三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灰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正确,其理由是 。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同学对灰黑色粉末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预期的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 |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学校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溶液的用量为20mL(假设两种溶液密度均为1 g/㎝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做出猜想】:
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 。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 | T/℃ | 大理石 规格 | HCl的 质量分数 |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 实验目的 |
① | 25 | 粗颗粒 | 18.25% | 160 | (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② | | | | 210 | |
③ | 35 | 粗颗粒 | 18.25% | 60 | |
④ | | | | 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