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B.碳酸→水+二氧化碳
C.氢气+氯气→氯化氢D.乙烯+氧气→二氧化碳+水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气+氯气→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乙烯+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同一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a(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B.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P2O5(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3)若a处装浓氨水,而b处装无色酚酞,一段时间会观察到b(填“a”、“b”)处变红色,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至b处,酚酞就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写或由化学式写物质名称:
2个碳原子2C5个水分子5H2O
-2价硫元素$\stackrel{-2}{S}$硫酸根离子SO42-食盐(氯化钠)NaCl
四氯化碳CCl4;3个铝离子3Al3+.AgCl氯化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事实与氧气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D.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如图所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燃烧匙中装磷,夹紧止水夹④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 ⑤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1)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步骤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4)该实验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5)若实验结果液面偏低,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写两点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通过探究可知,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B
A、组成完成相同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C、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D、水蒸气含量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猜想四,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滴加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因为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小卓同学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①把适量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②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