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0分)图Ⅰ是小明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刚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只答一点即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 ,在“溶解”、“过滤”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某同学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____ 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 号表达式为______ _。若止水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下同);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 ____。
②按图Ⅱ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a、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5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d、点燃酒精灯.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 ____ (填序号)。
③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树造林③不随意丢弃废电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⑤工厂废水处理后排放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A.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很多船员死亡。下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含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2)“V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3)“Vc”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0.01%)
(4)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上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___________片。(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变为红色 。
(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出现白色固体 。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7种物质:①Ca(OH)2 ②Na2CO3 ③CaO ④KNO3 ⑤CaCO3 ⑥NaOH ⑦NaNO2
(1)俗称为纯碱的是 ;(2)用做补钙剂的是 ;(3)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4)有毒的物质 ;(5)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