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SO42﹣、OH﹣
B.H+、Cl﹣、CO32﹣
C.Cu2+、Cl﹣、OH﹣
D.Na+、NO3﹣、SO4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
A. 通入石灰水 B. 通过灼热的CuO
C.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倾倒混合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1)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_,写出氢氧化镁沉淀与试剂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CO、CO2、H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足量的石灰水、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 N2和CO B. H2和N2 C. CO2和N2 D. 只有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共同体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B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大理石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 和“混合物”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共同体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华好诗词”自从开播以来,深受全国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铁杵磨成针 D. 蜡炬成灰泪始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汉川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2N﹣﹣表示两个氮元素 B. nP2O5﹣﹣表示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C. 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 D. SO42- ﹣﹣表示硫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