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小
B.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C. 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D. 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锈蚀得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观察燃烧先后顺序,能比较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高低
B. 探究铁生锈条件
C. 探究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物质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NO3 BaCl2 KCl
B. CuSO4 NaCl K2CO3
C. Na2SO4 NH4Cl Zn(NO3)2
D. K2SO4 AgNO3 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固态C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干水”是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包裹了水滴的物质.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3倍多.它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下刊叙述错误的是
A“干水”中水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干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C“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干水”是氢和顺丁烯二酸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CO2+H2O淀粉+O2,可推断淀粉( )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D. 条件不足,无法推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___________。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胤变瘪,④中___________。
(3)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
(4)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__________ | __________ |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如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或通过检验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南校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