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B 【解析】 试题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其与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故选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我们知道地球表面 3/4 被水覆盖,但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世界上有20亿人口面临缺水危机。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请回答:
(1)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____?
(2)举出你认为能减少水污染的方法____ , ____ (至少说出两点)。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工业上把废水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再排放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或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解析】 (1)自然界的水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向水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物,导致水质恶化现象,这就是水污染,其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2)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是:工业上把废水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再排放,农业上合理地使...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巩固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使用滴管取液后,滴管应保持___________在上,不要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橡胶胶帽(或胶头) 平放倒置 【解析】 使用滴管时要注意,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以防药液腐蚀胶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3.1原子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C.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D.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A 【解析】 试题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即可以观察到原子,而原子又可以构成分子,故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以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则也可以观察到,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3.1原子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A 【解析】 试题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发生变大。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10mL和20mL的量筒中,哪一个更适合量取8mL稀硫酸________?
(2)熄灭燃烧的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什么________?
(3)洗涤玻璃仪器时,表示仪器已经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________?
10mL的量筒用灯帽盖灭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 (1)在实验室量取液体时,因为量程太大,会使区分度增大,而加大误差;量程太小,需量取多次,也会加大误差,采用就近原则; (2)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3)玻璃仪器内有不宜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当洗过的玻璃仪器内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8 mL水,应选用____mL的量筒。
(2)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应在烧杯的下方垫放___。
(3)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时,先将玻璃管的一端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10 石棉网 用水湿润 【解析】(1)根据量筒选择量程的具体要求回答; (2)根据给烧瓶中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回答; (3)玻璃管和橡皮塞连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回答。 【解析】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选择量程的要求是,一是只能量一次,二是量程和取用量最接近,所以量取8mL水,应选用10mL的量筒; (2)烧瓶底面积大,加热时易受热不均,为了防止受热不均炸裂,加热时烧瓶的底部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但李阳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于是李阳准备对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李阳认为可能是自己收集的氧气不纯,此时你认为他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________.
同学小华想帮助李阳搞清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用来做燃烧实验的铁丝往往是生铁,生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元素,镁条中不含碳元素,会不会是这个原因造成现象的差异呢?如果你能从炼铁厂收集到纯铁丝、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含碳、和),在实验室里能找到镁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上述原因造成现象差异的.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________ | ________ |
得出结论:铁丝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分析原因: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气体,气体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熔化物________(用化学式填写)推了出去,从而产生了火星四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册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年月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发光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以减少雾霾的形成
C. 合理开采和利用稀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
D. 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B 【解析】 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故A正确;B、化石燃料具有重要的应用,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B错误;C、矿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应大力开采,应合理开采,故C正确;D、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是符合主题的,故D正确。故本题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