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广元)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反应,再用水冲洗掉,故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故B正确;
C、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与化学性质有关,故C错;
D、用熟石灰改变土壤的酸性,是利用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原理达到目的,与化学性质有关,故D错.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广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广元)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C6H12O6)能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所需的能量.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广元)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序号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
d
d
装置.若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应收集装置前连接两个相同的
g
g
装置,并在第一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
NaHCO3溶液
NaHCO3溶液
(选填“NaHCO3溶液”或“NaOH溶液”或“石灰水”)除去HCl,第二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
浓H2SO4
浓H2SO4
除去水蒸气.
(2)实验室用CO和H2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时,可选用
b
b
装置.
(3)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水溶液叫氢硫酸.硫化氢有剧毒.
①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选用
d
d
装置;
②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为防止硫化氢污染空气,应把多余的硫化氢气体吸收掉.现有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两种试剂,应该选用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作为硫化氢的吸收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Na2S+2H2O
2NaOH+H2S=Na2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广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
猜想Ⅲ: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查阅资料]
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值如下:
盐溶液 NaCl Na2CO3 BaCl2
pH 等于7 大于7 等于7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她们一起共同完成实验,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方案1:
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样品中一定有NaOH.
实验方案2:
(1)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5.3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
Na2CO3
(填化学式).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保证所取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
保证所取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

(2)将(1)所得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NaOH
NaOH
(填化学式).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其溶液也可使酚酞变红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其溶液也可使酚酞变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验证上述实验的可靠性,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量得其质量为1.97g,则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80%
80%
(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表达]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