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则制备甲烷气体需要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可见选择发生装置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纯净的甲烷气体需要的装置是E、F.
(2)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什么?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撤导管,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该同学还欲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除用F装置外,氧气从导管口c通入,还应该选择另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4)根据量筒可以用来测定液体的体积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所以制备甲烷气体需要发生装置是A,可见选择发生装置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纯净的甲烷气体需要的装置是:E、F;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撤导管,目的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该同学还欲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除用F装置外,氧气从导管口c通入,还应该选择另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故答案为:(1)A,E、F;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撤导管,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4)F,c,量筒.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科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中性或酸性.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OH-(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科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CuCl2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科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反应后有三种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2013年1月,北京等地严重雾霾天气再次给人们敲响环保的警钟.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鼓励植树造林B.提倡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C.建议双面用纸D.推行垃圾焚烧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快慢因素”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且等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量且等量的MnO2,同时各收集250mL氧气,先收集满的应该是浓度为15%的双氧水,制取气体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随着时间的延长,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都明显变慢,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变小;
(2)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量且等量的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比b中产生气泡速率快;
(3)再取15%的双氧水,观察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上浮,将该试管加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试管内,火星明亮,但木条没有复燃,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可能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浓度不足;
由以上三组实验可知: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快慢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的浓度、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某兴趣小组为确定这种固体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也可能是氧化铜、铜.
资料:Cu和Cu2O都是红色固体;
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推测: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和铜与氧化亚铜固体不是黑色;
验证: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出现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正经上述推断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
C.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D.加强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图1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如图2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改编)(  )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5g
D.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成立的是(  )
A.感应电流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所以导体切割磁感线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B.原子核一般有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
C.可燃物的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磁体都有二极,如果一根磁体断成二段且都存在磁性,则二段磁体一定都有二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