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月13日,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28人受伤.此前,贵州木冲沟煤矿、山西孟南庄煤矿、辽宁孟家沟煤矿等连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1)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达10%以上,引起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答:
 

(2)淮北芦岭矿难发生后,该矿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斯爆炸前,探测仪器(完好)显示瓦斯浓度正常、坑道通风正常,没有发现爆炸的迹象.你认为该负责人的话是否有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
答:
 

(3)近斯国内屡屡发生矿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时,应该把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并且进行吸氧.
解答:解:(1)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把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并且进行吸氧
(2)无科学道理,因为只有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如果坑道通风正常,瓦斯浓度低于爆炸极限,即便遇到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3)近期国内屡屡发生矿难,主要原因是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违法生产、冒险生产,再就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违法违规操作等.
故答案为:(1)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处.
(2)无科学道理,因为只有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如果坑道通风正常,瓦斯浓度低于爆炸极限,即便遇到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3)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违法生产、冒险生产.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F,G,I为气体,F是一种清洁能源,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4)根据反应⑤,请为施用铵态氮分提出一条河里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空气、锌、碳酸钙、盐酸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_;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电分解水时,如果在电源
 
极得到10mL氢气,则同时在电源
 
极得到
 
mL氧气,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填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答该反应的有关内容.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简  答
生石灰与水
 
生成物的溶液pH
 
7(填>、=、<).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氧化锰是
 
剂.
水在通直流电下反应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走进厨房,你会发现煤气罐被方便、价廉的管道天然气代替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走进干洗店作社会调查时,你会了解到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款干洗机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大约降至原来的
1
30
.这一改进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走进快餐店,同学们一定注意到,现在使用的方便碗大都是易降解的塑料为原料做成的,这样做主要是解决
 
问题.
(4)走进加油站,你会发现除了各种型号的汽油之外,还多了乙醇汽油,至2007年1月1日,全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已经一周年,使用乙醇汽油相对汽油而言,可以减少
 

 
的排放,从而也就可以避免
 
产生.最近,国务院颁布了“节能减排”方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有节能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节能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观众有时看到舞台上出现的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它是利用干冰由人工制造出来的.当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
 
,于是就形成了人造的云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