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若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氢气,原因是_______

4)用装置F和量筒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填“b”“c”)端通入。

【答案】锥形瓶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一段时间内水柱液面不下降 A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

【解析】

1)仪器①为锥形瓶;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一段时间内水柱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A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应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 收集氢气;

4)氢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用装置F和量筒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c端通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

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来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

(理论分析)

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

(设计实验)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倒出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是_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

_____

5)下列物质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与步骤①类似实验现象的是_____

A BaOH2 B CaCl2 C KNO3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

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C7H5O2Na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C7H5O2Na中有________个原子,各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

414.4克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2)布莱克实验中,若要检验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欲验证卡文迪许的结论,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2仪器制取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②用图示仪器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则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除上述给出的仪器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SO2CO2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实验室可用Na2SO370%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SO2,尾气必须要进行处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3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b.分析图3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休积分数的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不吸收一 氧化碳) 吸收生成的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测量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足量,但其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残留有黑色固体,因此他们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 14. 0%8. 0%16. 0%

乙同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木炭先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待集气瓶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_______(棉花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请写出木炭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木炭熄灭后,乙同学选择可燃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如乙图。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燃碳法实验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达到20%,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A.隔绝氧气

B.气流带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流程如图:

(1)废铁屑与混合溶液发生的反应包括:,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操作I包括:①过滤,②洗涤,③加足量稀硫酸,④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操作Ⅱ中需加入一种试剂实现其转化,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需要氯化钠周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而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__________向量简 滴加水;

3)上图所示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两支试管中带火星的小木条是否复燃的现象不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加热片刻后通过现象可以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将燃着的木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快速”或“缓慢”)伸入氧气中,现象更加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