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 | |
方案A | |
方案B | |
方案C |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方法探究】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方法运用】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硫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K2SO4═BaSO4↓+2KCl;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MgCl2=Mg(OH)2↓+2NaCl;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钾、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滤渣D为氢氧化镁,与过量的稀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蒸发,即得到氯化镁溶液.
故答案为:【方法探究】CO+CuO$\frac{\underline{\;\;△\;\;}}{\;}$Cu+CO2(或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方法运用】硫酸镁;BaCl2+K2SO4═BaSO4↓+2KCl;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HCl.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证明O2中混有少量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 |
B. | 证明CaCl2粉末中混有CaCO3-取样,滴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
C. |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氧化铜-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 | |
D. | 除去N2中混有的CO2、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灼热的Cu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上层料液过滤,取滤液滴加一定量稀盐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②另取少量滤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金属镍加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溶液的颜色变浅,有红色固体析出 | 镍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浓氨水敞口放置浓度会变稀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B | 金属铁的热胀冷缩 | 温度高时原子变大,降温时变小 |
C | 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 | 物质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 |
D | 稀硫酸能导电 | 溶液中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 B. | 牛奶中添加氧化钙以补充钙质 | ||
C. | 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 D. | 用工业用盐腌制的肉类食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