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催化剂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影响。他们选取二氧化锰、氧化铜为催化剂进行实验,并在收集50mL氧气的过程中观察、记录相关实验现象。
催化剂种类 | 二氧化锰 | 氧化铜 |
实验现象 | 实验开始就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很热 |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约10分钟后,剧烈反应 |
(1)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方法,该实验中除了控制装置的规格相同外,还应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哪些量相同?___(举例2个)
(2)本实验用量筒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___。
(3)用氧化铜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时,反应开始缓慢,10分钟后反应变得剧烈。请解释产生这现象的原因: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此变化过程中( )
A. 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 溶液的密度会增大
C. 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①液态氧②蒸馏水③干冰④天然气⑤过磷酸钙
(2)用离子符号表示:①三个钙离子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6个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可再分,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进入烟囱的气体为混合物
B. 此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C. 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 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
(2)五氧化二磷___。
(3)氢氧根离子___。
(4)金属铁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科学中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能表示分子个数( )
A. O2 B. 2Na C. 2CO D.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一)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_____转变为电能。
(2)吸收步骤中,与石灰浆发生反应的2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_____;②_____。
(3)溶解步骤中,发生的3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_____(填操作名称)、干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___。
(5)请你对校园垃圾处理提出一条建议_____。
(二)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_____。
A 右盘重,砝码轻 B 右盘轻,样品重 C 左盘重,样品轻 D 左盘轻,砝码重
(2)第③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第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
(4)第 ⑧步操作b的名称是_____,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5)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
C. 鉴别尿素和NH4NO3:加水溶解,对比溶液温度
D. 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