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答案】
(1)天然气
(2)置换反应;1:1
(3)14:3;2N2
【解析】(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易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3)①氨气(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3)=14:3.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
【考点精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尽可能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填装置序号)进行组装,而小明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2)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
(3)小强用15.8g高锰酸钾(化学式KMnO4)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4)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制取氧气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 后 .
(5)小明要制取少量CO2 , 他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 收集CO2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 选用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
(6)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便于 . 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 B. 酸都含有酸根
C. 酸中都含有氢气 D.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可能不同
C. 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D.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均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和 . 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4)用装置B,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2HCl+FeO=FeCl2+H2O
B.用适量的纯碱溶液除去烧碱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钙:
Na2CO3+Ca(OH)2=CaCO3↓+2NaOH
C.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胃酸:2NaOH+H2SO4=Na2SO4+2H2O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CO+O2 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 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