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请用下列序号,填写到所属问题对应的空格中.
①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④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①;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

分析 根据化学性质与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解答时可以据此来完成解答.

解答 解:①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②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③水蒸气凝结成水属于物理变化,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①;(2)②.

点评 区别性质和变化一般借助于一些常见的字眼“…能/可以…”一般描述的是性质,而变化一般是直接描述变化过程,得出结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结课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

A. CaO B. CO2 C. NaOH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东莞市堂六校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探究影响铁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学习了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起到类似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铁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
Ⅱ.氧化铁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0.2g氧化铁,用试管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注:氧化铁不溶于水,过滤可与水分离)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0.2g过氧化氢溶液中:
产生气泡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的目的是检验过氧化氢能否自发分解.
(3)写出上述有关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4)步骤⑦重复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检验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继续探究】从上述实验得出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对同种催化剂,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注意:至少探究两种因素,答对一种因素奖励2分,本題最多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媛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一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
(2)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25mL 15mLXmL
理论上分析,表格中的X=7
(3)下列选项中,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冲塞”现象
(4)在此实验基础上,同组的小露同学设计可如图装置二所示的实验装置(气球的位置不同)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你认为装置一(填“小媛”或“小露”)的设计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一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在滴瓶中取液体
B.
加热液体物质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毫升水约能溶解40毫升二氧化硫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二氧化硫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请解释塑料瓶变瘪的原因.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SO2溶于水,也会出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表改进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硫的200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mL水和10mL 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10mL水和10mL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将200mL的SO2完全吸收.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AB(填序号).
A.2mL      B.4mL      C.6mL      D.8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变化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