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③①④②(填序号).

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收→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填:③①④②.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连→查→加→倒→收→验)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面金属的用途利用金属什么性质.
(1)铁做铁锅:导热性      (2)铜做导线:导电性
(3)钨做灯丝:熔点高      (4)金做首饰: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碳酸钠B.甲烷C.碳酸钙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事例能够体现金属材料反映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生活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一氧化碳用途有:一氧化碳可做燃料;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地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实验,小红同学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写一种猜想).
【讨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有一位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小明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碳酸钠溶液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不正确,因有氢氧化钠存在,滴入几滴稀盐酸量太少,不会立即出现气泡,但Na2CO3有可能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现象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是酚酞溶液变红.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可完全除去Na2CO3,防止影响(或干扰)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填序号)
A.Ba(OH)2溶液B.CaCl2溶液C.C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表:
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
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渐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如图2曲线表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除去空气中的CO2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演算反应时,若两种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图线如图2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填化学式),理由是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2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5)钠离子的符号为Na+,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