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的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 B. 电解水时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 冰熔化成水温度不变 D. 用明矾净水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菠菜中含有一种物质——草酸,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CO或CO2),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试管内溶液无变化,丁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
B. 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
C. 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
D. 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李明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突然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他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他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李明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王朋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两个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 如果_____; | 则盐酸过量 |
如果_____; |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
A.生锈的铁钉B.碳酸钠粉末C.硫酸钠粉末
(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李明同学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5)李明同学所做的实验的微观粒子间的反应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谚语、成语和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较高
B.“水火不容”说明水可以扑灭所有火灾
C.“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釜底抽薪”是一种灭火的方法,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 加适量稀硫酸 |
B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
D |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 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A. 淀粉和葡萄糖(碘水) B. 氯化钠固体和硫酸铜固体(水)
C. 硬水和蒸馏水(肥皂水) D. 稀盐酸和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