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水润湿  ③在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分析 根据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并结合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分析即可.

解答 解: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由于读数小于实际体积,因此导致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偏大,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故①正确;
②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润湿后的烧杯内残留有水,使配制溶液时水的量偏大,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故②正确;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③正确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溶液配制为载体,考查了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问题,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错误操作导致的溶质或溶剂质量的改变,再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最后作出正确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B.
铜首表面产生铜绿
C.
水蒸发
D.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
【查 资 料】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
【实验过程】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
(2)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3.4%,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不符合.
【应用】最近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毒),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D.
A.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化学变化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不利于身体健康
D.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3g,需水147 mL(水的密度是1.0g/cm3).
(2)接下来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称量或量取和溶解;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填>或<或=).
(4)现有试管、漏斗、酒精灯、集气瓶、玻璃棒、燃烧匙、滴管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①用于转移液体引流的是玻璃棒;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是燃烧匙;
③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A→G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CH4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Cl-、SO42-B.CO32-、K+、Cl-、Ca2+
C.K+、NO3-、Na+、OH-D.K+、OH-、SO42-、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实验小组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还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收集气体,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所示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在B处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检验纯度,确定安全后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H2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SO2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也会上升.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把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适量水做对比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检验动物是否砒霜(R)中毒,其化学原理为:R+8HCl+4Zn═4ZnCl2+3H2O+2As+H2↑,则砒霜的化学式为As2O3,砒霜属于氧化物(选填“单质”、“氧化物”或“混合物”).
(2)在一些餐馆内常使用一种便携式丁烷气灶(卡式炉),使用的燃料是液化丁烷气.已知丁烷的化学式是C4H10,请写出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