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在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
(1)防止水污染方面
 

(2)节约用水方面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
(1)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防止水污染方面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2)节约用水方面 使用节水龙头,用后拧紧水龙头等;
答案:
(1)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2)使用节水的水龙头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青铜B、生铁C、红铜D、焊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该同学在装置Ⅰ中加入的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在装置Ⅱ中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1)该同学在实验中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则在装置中Ⅰ中观察到的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会后,该同学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则在装置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于稀盐酸、氢氧化钠
溶液的用量不同以及第一次实验的时间长短不同,该同学在装置Ⅱ可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现象.请你帮他对可能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用化学方程式完成).
装置Ⅱ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试剂的标签破损不清如图,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它的主要成分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该试剂主要成分是酸;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可能是碱;丙同学认为,该试剂主要成分是盐.
(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你的理由是
 

(2)甲同学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选用的试剂是(提示:要求是不同类别的试剂,任选两种)
 
 

(3)如果另一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一种可能的物质的化学式
 
.如果该物质是一种氮肥,化学式是
 
,如果要检验是不是铵盐,你选用的试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潜水艇中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个优点是: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志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1 6 2.8 2.8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纯度
 

(2)求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是:
(1)问题一:
 
;采取的措施是
 

(2)问题二:
 
;采取的措施是
 

(3)问题三:
 
;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实验开始前,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周后观察现象:
 
(选填“a”或“b”)管中铁钉锈蚀;U形管两端页面的位置关系是L端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R端
(2)该试验说明铁锈蚀与
 
有关
(3)该试验中U形管两端液面上覆盖着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是常见的酸、碱、盐,它们分别是由O、H、Ca、C、Na、N五种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取A、B、C三种物质的溶液,进行两两混合的实验,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一A+B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二A+C有气泡产生
实验三B+C出现白色沉淀
(1)试根据以上提示和反应现象,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B
 
、C
 

(2)将上述“实验三”所得混合物过滤,得无色澄清透明滤液,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中是否还含有反应中未消耗完的C物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