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他在炼丹过程中常用到一种叫“黄丹”的物质。如果“黄丹”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黄丹”+4HNO3═PbO2+2Pb(NO3)2+2H2O。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铜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铁成金啦!”接着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一烤,“铜勺”逐渐变黑。
(1)请你推测“黄丹”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点铁成金”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铜勺”变黑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黄酮素含有_____(填数字)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比)。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4)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描述与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
A. 2个铁离子:2Fe2+ B. 2个氧原子:O2
C. 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D. 氧化铝:A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 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后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
(2)求原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选项 | X的物质类别 | 观点描述 |
A | 碱 | 若X为NaOH,则盐为Na2SO4 |
B | 金属氧化物 | 若X为Fe2O3,则盐为FeCl2 |
C | 盐 | 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 |
D | 金属 | 若X为Zn,则反应能够发生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利州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一诊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氯酸钾 ③二氧化锰
装置: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__口进(填“b”或“c”)。
(4)B装置可用于制取___(填气体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你认为甲组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填“能”或“否”)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选择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
(1)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____;
(4)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
(5)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