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做法可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B.用Cu和稀硫酸反应制取CuSO4
C.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CO
D.将铁丝和银丝放到CuSO4溶液中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

分析 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用于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铁丝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丝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可以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故选项做法可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
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量取
E.装瓶贴标签.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BADCE(填序号).
(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5g,水95mL.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B.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5)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小明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 偏高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一般情况下纯金属的熔点比组成其合金的熔点低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D.把铜放入稀硫酸中溶液中,溶液会由无色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氧化碳的爆炸: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完二氧化碳后.对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兴趣小组中甲学将碳酸钠溶液慢慢滴入到反应后的溶液中,人家根据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观察与讨论】甲同学在滴加碳酸钠溶液时观察到烧杯中出现了一些气泡,于是确定了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液体中溶质的成分.其成分是(1)CaCl2、HCl.
然后甲同学将滴管中的碳酸钠溶液都加入到烧杯中后,考虑到随意排放非中性废液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小组其他成员决定对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的液体进行探究,想确定其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HCl;
乙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CaCl2、HCl;
丙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
丁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CaCl2
戊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是NaCl、HCl
【活动与探究】
不用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就可知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有(2)甲和戊,其不合理的原因分别是(3)甲中碳酸钠和盐酸不可能同时剩余和戊中没有氯化钙,故一定不会含有氯化氢.
为确定最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下面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任何现象,则说明溶液中无(4)CaCl2、HCl.
于是得出结论:乙、丁猜想不成立,则丙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组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5)不正确,加入碳酸钠无现象,只能说明不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不能说明是否含有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补血剂样品【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硫酸亚铁晶体加热时,先失去结晶水:FeSO4•7H2O $\frac{\underline{\;\;△\;\;}}{\;}$ FeSO4+7H2O↑
高温会继续分解,分解方程式:2FeSO4$\frac{\underline{\;高温\;}}{\;}$Fe2O3+SO2↑+SO3
②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③二氧化硫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7.8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并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的关系图,试回答:

(1)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 A 中的固体变为红棕色的Fe2O3,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水;装置C中的现象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根据图2中的数据,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④.
①镁带消失了,②看到耀眼的白光,③放出大量的热,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始终
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Ⅰ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
白色沉淀.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阳离子、阴离子)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是分子、原子、中子.
(4)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5)带负电的微粒是阴离子、电子.
(6)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
(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
(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9)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质子、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