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从近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SO2(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CD.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取暖     D.风力发电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你写出一种实现“低碳”的好方法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自然界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 (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这些物质溶于水后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当雨水的PH<5.6时,形成酸雨;
(2)
A、根据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分析;
B、根据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分析;
C、根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分析;
D、根据风力发电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低碳的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

解答 解:
(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
A、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C符合题意;
D、风力发电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D符合题意;
(3)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答案:
(1)SO2      
(2)C D
(3)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评 近几年来酸雨的危害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减少酸雨已刻不容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约占集气瓶的$\frac{1}{5}$.结论中,氧气有$\frac{1}{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不可燃,不助燃,溶于水的气体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溶液无色,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 NaCl    KNO3B.NaOH   NaCl   NaNO3
C.Na2SO4 NH4Cl    ZnCl2D.K2SO4 AgNO3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1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增大(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的物质是B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5)戊组同学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如图2所示.请你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算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变质,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的俗称是烧碱;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红棕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Fe、O,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4)F、G、H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称量食盐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D、E、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红色粉末,B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1)F的化学式为:FeSO4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0.
(3)反应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作建筑材料(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
(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⑤④.
(2)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是5.8g.
(3)按照图③称量的药品来配制溶液,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52.2mL.(水的密度为1.0g/mL)
(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
(1)在此实验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强调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通氢气前气体必须验纯;导气管需要通到试管底部;这两个步骤是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为此还有一实验步骤需要注意,实验开始先通入氢气,再点燃酒精灯,防止发生爆炸.
(3)某同学按照要求规范的进行实验,在实验后发现所得的固体中除有一种红色光亮物质外,还有一种砖红色物质,后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找到这样的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氢气+氧化铜$\stackrel{△}{→}$氧化亚铜(砖红色)+水    第二步:氢气+氧化亚铜 $\stackrel{△}{→}$铜+水
根据这个知识,请分析该学生在这次实验中所得该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②.①部分氧化铜没有被还原  ②反应中加热时间不够  ③停止加热后,又被氧化为氧化亚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