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按要求归类。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4)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
(5)碳酸受热分解_______。
以上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
【答案】 2KMnO4K2MnO4+MnO2+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Fe+2O2
Fe3O4 2H2O2
2H2O+O2↑ H2CO3
H2O+CO2↑ (1)(4)(5) (3)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aCO3+2HCl=CaCl2+H2O+CO2↑;(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2O2
Fe3O4;(4)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2H2O2
2H2O+O2↑;(5)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H2CO3
H2O+C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写出上面所有阴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3)写出上面所有阳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4)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李红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木炭也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如:CO2+C2CO,于是她对过量木炭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最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产生兴趣,决定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提示:铁、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过量木炭和氧化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和假设】猜想①:可能是CO2;猜想②:可能是CO;猜想③:_______。
【实验方案与现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猜想①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雨不同意李红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小雨进行如下的实验以验证猜想:
①称取3.2 g的氧化铁与2g木炭均匀混合,放进18.48 g的试管中,加热。
②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试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22.24 g。
③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1.52 g黑色粉末。
【数据处理】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
【得到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到原猜想③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请说出氮气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A图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地称量和细致地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丙进行了C图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_____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因此,如果_______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下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毒品带给人类的只会是毁灭,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毒品K粉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害,其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则有关盐酸氯胺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化合物
B. 该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C. 该物质中C与H元素的质量比是13:16
D. 该物质一个分子含有32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