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1)下列化学方程式是某学生在一次作业中书写的,请你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分别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H2O$\frac{\underline{\;通电\;}}{\;}$H2↑+O2↑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②2HgO$\frac{\underline{\;\;△\;\;}}{\;}$Hg2+O2↑汞的化学式书写错误;2HgO$\frac{\underline{\;\;△\;\;}}{\;}$2Hg+O2
③C+O2 $\frac{\underline{\;点燃\;}}{\;}$ CO2↑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C2H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H2O
②□CuSO4+□NaOH=□Na2SO4+□Cu(OH)2
(3)体育课上,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6O3+3O2=3CO2+3H2O.

分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3)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①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②该化学方程式汞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frac{\underline{\;\;△\;\;}}{\;}$2Hg+O2↑.
③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①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frac{5}{2}$、1、2,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②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O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uSO4、NaOH、Na2SO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1.
(3)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6O3+3O2=3CO2+3H2O.
故答案为:(1)①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②汞的化学式书写错误;2HgO$\frac{\underline{\;\;△\;\;}}{\;}$2Hg+O2↑;③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①2、5、4、2;②1、2、1、1.
(3)C3H6O3+3O2=3CO2+3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配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4月学业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Ⅰ、身边处处有化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请你选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①盐酸 ②石墨 ③纯碱 ④碳酸钙 ⑤熟石灰 ⑥氯化钠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

(3)胃液中所含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4)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

(5)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中的“碱”是____________。

(6)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__。

Ⅱ、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由氢、碳、氧、氯、钠、锰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甲的固体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 的图示。

(4)如图所示,采用不同物质组合的液体丁和固体戊进行实验。

① 若蜡烛的火焰熄灭,则液体丁和固体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蜡烛燃烧得更旺,则液体丁和固体戊混合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大丰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原子:H2 B. 3个氮分子:3N2

C.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Mg2+ D. 氯化钡的化学式:Ba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氧化物

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

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是某同学在学校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物质放入水中,能够观察到现象的是(  )
A.NaCl、Ba(OH)2、Mg(NO32B.NaCl、Fe(OH)3、Ba(NO32
C.Na2SO4、MgCl2、Cu(NO32D.H2SO4、KOH、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来  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能够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也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H3$\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CO(NH22+H2O.
(4)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①如图1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frac{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瓶子变瘪.
②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③将②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H2、CO2、O2可用如图中的同一种装置来制取,该装置是B(填序号,下同),它们都可以用该装置制取的依据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其中有一种气体可用A、B两种装置制取,写出用A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主要含氢氧化钠)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frac{\underline{\;\;△\;\;}}{\;}$NaCl+NH3↑+H2O;制取NH3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F装置收集NH3,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根据图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在60℃时,400g水中加入300g NH4Cl,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5%.
(2)60℃时,如果温度和溶剂的量都不改变,则200g50%的KNO3的溶液中,还需加入10 g KNO3,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3)若硝酸钾晶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铵,下列除去氯化铵的方法合理的是D
(已知NH4Cl在较低温度下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4Cl$\frac{\underline{\;\;△\;\;}}{\;}$NH3↑+HCl↑)
A.蒸发结晶法       B.过滤法        C.加热法     D.冷却结晶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