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5)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除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看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H2、O2都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但H2能燃烧,O2能支持燃烧.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 ,证明不含O2;
C中导管口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点燃导管口的气体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月考(13)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 .试管夹应从试管的 套入,夹在 .用手拿住试管夹的 ,不要把拇指按在 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跟桌面成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 加热,并且不时地 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其中淀粉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偏多, (填“会”或“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4)饮用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通过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5)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字母).
(6)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可用煮沸来杀菌、消毒 D.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媒体报道,锶晶体格钟是一种新型原子钟,其准确度高得惊人,它能在50亿年间不慢一秒也不快一秒.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7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
C.锶离子Sr2+中有38个电子
D.锶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上同步练习(5)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和B、C和D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D→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E和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E和F的化学式为 、 ;
(3)若E和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写出指定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B+C ;F→B+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上同步练习(5)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变化示意图,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一个Z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D.图中反应前后的表示物均为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下第4周周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计算某温度下了某物质的溶解度,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 B.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