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方法,相信你能够回答下列间题.
(1)实验室制取O2可以选择多种药品,当选择高锰酸钾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如果要收集纯度比较高的O2,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制取O2的方法,二者的共同点是BC.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2)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你的纠正方法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铜丝上下抽动起到的作用是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
如果将铜丝网改成铁丝网,收集到的CO2中还会含有H2

分析 (1)可比较两种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对比,根据氧气的水溶性结合实验目的选择收集方法.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及运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是密度来判断收集方法的正误;根据反应的操作性分析铜丝的作用;根据铁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液进行分析铁丝的反应.

解答 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因为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所以用排水法;对比两种方法可知因为条件不同所以反应装置不同,二氧化锰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催化剂,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不相同,所以选BC.
故答案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排水;BC;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操作时当铜丝向上提升时,大理石和盐酸分离,反应停止,落下时接触反应开始,所以铜丝的作用是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当把铜丝换成铁丝时,铁丝可用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CaCO3+2HCl=CaCl2+H2O+CO2↑;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H2

点评 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明确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然后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还要考虑装置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等要求.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物质不能直接作为原料的是②⑥ (填序号),判断的依据是不含有氧元素.
①水(H2O)  ②氯化钠(NaCl) ③氯酸钾(KClO3)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甲烷(CH4
(2)当确定了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后,还应该考虑原料是否容易获得、是否安全等因素(写一项即可).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以下气体性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②④(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可燃性   ④溶解性
(3)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反应所需的过氧化氢溶液可通过长颈漏斗注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满时看到的现象是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一侧冒出;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木条复燃及收集满.
(4)小明同学发现使用此装置在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他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反应的进行.(你可从图2用品中选取,其它常用的简单仪器可自行选用.)

请你在下表中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2)镁在空气中燃烧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化合反应;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碳酸氢铵$\stackrel{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是金属的混合物B.合金是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D.钢是铁合金,生铁不是铁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2)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你认为此结论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硫酸剩余也会产生气泡.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是A(填序号)
A.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然后滴加稀盐酸,PH值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A.Cu(Zn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B.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C.Fe(Fe2O3) 加入适量的盐酸D.CaO(Ca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过一会儿,又看见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Fe+H2SO4=FeSO4+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双和小进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双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2)小进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乙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