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人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指出其中错误的地方.
错误之处
 1
 

2
 

3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解答: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导管不要深入试管太长,防止装置内气体很难排除,防止氯酸钾进入导管;铁夹应夹在中上部,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答案:
1、试管口向上倾斜
2、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3、试管夹未夹在离管口的
1
3
点评: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不粘锅的内壁有一薄层聚四氟乙烯的涂料,它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F2CF2)m (m为正整数),下列关于聚四氟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聚四氟乙烯上由碳和氟气(F2)组成的混合物
B、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C、聚四氟乙烯是由碳,氟两种元素组成的
D、聚四氟乙烯分子中碳,氟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生在实验室发现一没有瓶塞的试剂瓶,里面装有白色固体试剂,瓶上标签已经严重腐蚀,看不清上面的字迹,但可以判断里面所盛试剂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他取少量该固体配成无色溶液A,然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1)无色试剂B是
 
,气体E是
 
(填化学式,下同),白色沉淀F是
 

(2)若无色溶液D中只含一种溶质NaCl(不考虑前面加入的B试剂),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
 
.写出生成Na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些煤矿在井下掘井时,要用到干冰,以减少瓦斯爆炸事件的发生.井下掘井的示意图如图:

(1)写出上面掘井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一个: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引爆炸药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
 

干冰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时,要
 
(填能量变化).
(3)从灭火原理的角度思考,不会产生因瓦斯(CH4)被引燃而引起悲剧性爆炸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干布在5份不同的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
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2)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OH,请预测乙醇的化学式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4)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而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在加热试管中液体的过程,突然试管破裂,请你帮助他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可能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们揭示原子的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а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а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的现象的原因:
A.现象一:
 

B.现象二:
 

C.现象三:
 

(2)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集气瓶A盛满氧气,瓶塞上插有一个燃烧匙,瓶B是一个空瓶,玻璃弯管C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实验前弯管两边的水面保持平衡,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将燃烧匙里的木炭点燃后,迅速插入瓶A,并把橡皮塞塞紧,使它不漏气.整个反应看到的现象是:起始集气瓶中木炭燃烧旺盛并发出强光,有气体生成,玻璃弯管C中水面的变化是
 
.过一段时间后,玻璃弯管中水面的变化是
 
,玻璃弯管中水面发生变化,证明木炭燃烧时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时,把9克氯化钠溶解在25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该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