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 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C

【解析】

试题分析:A、分子有原子构成,应该说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错误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单位不是g,错误,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正确,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小脚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个数,所以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2:2=3:6:1,错误,故选C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句容市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金属M的碳酸盐样品(含有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的杂质,且杂质中不含M元素),取该样品8.0克;投入73克1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样品中M元素的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91. 3% B.88.8% C.45.6% D.4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通市一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的有关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描述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伸入NaCl溶液中测定其pH=7

B.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不溶性物质,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物质

C.用熟石灰与某化肥一起研磨,未闻到刺激性气味,则该化肥可能是氮肥

D.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应将水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棒不断地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腐烂 B.粗盐潮解 C.干冰升华 D.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5分)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1)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 灭火,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14分)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

(2)步骤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4分,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C

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过滤 D.取用块状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